《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10月23-24日,由江苏省体育科学研究所主办的主题为“新形势下体医融合赋能体质与健康研究的机遇与挑战”研讨会在常州召开。去年,围绕“体医融合”领域的相关主题学术性研讨会,在第四届中国常州国际运动康复大会中首次召开,会议为相关科研人员提供了“体医融合”发展深度交流探讨的平台,取得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今年的研讨会,吸引来自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以及北京、湖北、广东等全国10多个省、市级科研院所共160多名科研人员参加。
研讨会达成了六项共识
《体医融合助力健康中国战略》《“十四五周期”体质研究如何引领体医融合的未来?》《运动处方与慢性疾病——从基础到临床的运动转化医学实践》《常州市体育医院体医融合的创新实践》《基于云服务的幼儿姿势不良运动康复模式的探索》……为期两天的研讨会上,科研院所与会代表开展了体医融合工作的经验交流,也分析并探索了新形势下体医融合在健康促进及体质研究中的实施路径。
本次研讨会达成了六项共识,一是以国民体质监测工作为先导,积极推动科学健身促进健康相关科研工作;二是开展运动促进健康的循证医学研究,创建以健康为导向的国民体质监测体系;三是积极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精神,联合打造“中国国民体质与健康公共服务体系”;四是贯彻落实《科学素质纲要》精神,建构公民科学健身素养指标体系;五是通过提高健康期望寿命,进一步完善国民体质评价指标;六是充分发挥大数据在体育科技中的核心作用,联合开发运动与健康“云”系统。
“体医融合”大有可为
值得一提的是,10月23日,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副司长曹景伟参加了研讨会并发表总结性点评。他着重强调,要推动健康关口前移,建立体育和卫生健康等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
江苏省体育科学研究所所长袁鹏
“健康关口前移”实际上就是“体医融合”的最现实意义。江苏省体育科研所专家许浩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过去我们大部分的观念就是等生了病或者身体有了问题,再去医院治疗和解决。‘体医融合’实际上就是让人们更早关注健康,通过体育锻炼和干预,使得身体避免出现各种问题,防患于未然。此外健康关口前移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通过运动改善健康可以降低国家、社会和家庭的医疗成本投入。”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国民体质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彦峰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国民体质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彦峰是第二次参加“体医融合”主题研讨会了,他在会后接受采访时有感而发:“去年‘体医融合’领域的研讨会是首次尝试,今年则在去年基础上更深入、更丰富、更宽泛地进行,主要结合一年来各地在实际工作中所体现的特色、经验展开交流探讨,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非常具有进步意义。”他还表示,目前,“体医融合”发展在中国正当时,不管从解决人口老龄化的健康问题,减少慢病,为国家节约人力资源、社会资源等方面,都是非常好的历史契机。借此机遇与挑战,无疑将激发“体医融合”科研工作者迎难而上,用科研力量引领体医融合不断发展,服务群众的动力。
江苏省体育局群体处副处长张建槽
对于“体医融合”面临的困难,许浩在接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体医融合’实际上给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你不能光懂各种健身方式但对医学一无所知,也不能仅仅懂医疗却对如何指导患者锻炼不甚了了。目前我们国家还存在‘体不懂医,医不重体’的情况,解决这种状况才能更好推进‘体医融合’。”
“体医融合是新事物,虽然大家都在尝试,但目前缺少可普遍复制推广的模板。”江苏省体育局群体处副处长张建槽强调,“现在的‘体医融合’领域中,大家做的工作都比较分散,属于摸石头过河。打造出可复制的模板,并且能大面积推广,让人民群众享受到‘体医融合’的福利,才是研讨会的真正目的。”
上一篇:江苏省运动处方师培训班推动“体医融合”深入
下一篇:没有了